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风场建设 » 正文

“不一样”的海上风电一线施工现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11  浏览次数:2754
  “单桩的施工流程大家看一下,施工前到施工过程中,再到施工结束后的测量、验收。经历了全球最长单桩,从去年至今,咱们的单桩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中交三航局阳西沙扒海上风电项目部的一楼会议室内,项目总工朱国虎正在图文并茂的为项目部青年员工们讲解单桩施工工艺。


 
  “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咱们一起探讨下。”朱国虎话音刚落,一只纤瘦的手臂高高举起,这是实习生赵亮第一次参加“总工课堂”,在大家的注视下他略带紧张的说出了自己的问题:“朱总,去年那根全球最长单桩的施工有没有特别之处?”原本觉得枯燥无味的课程,却因“全球最长”赋予了神秘色彩,驱使他迫切的想要了解其中的细节。
  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朱国虎开始回忆起去年施打全球最长单桩的经历,“那是一根长108.53米的单桩,我们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很快便遇到了第一个拦路虎。按照以往单桩施工时,船舶性能最稳定的吃水深度计算,即使船舶主吊达到提起的上限高度92米,仍不能将桩身脱离水下泥面完全竖直提起。”“这样一来桩就歪了,不能进行后续施工了。”赵亮若有所思,“不错,紧贴泥面桩身歪斜,就不能进行自重入土这一步骤,就像一个死胡同,没法继续下去。”朱国虎回答道,“朱总,那咱们不能变更设计吗?或者是钢丝绳索具变短?”不知是谁突然冒出一句,“别急,我来给你们一一作答。”朱国虎继续讲解。
  “其实最直观的就是下降用于悬挂钢丝绳的吊耳的位置,或者是像你们说的更改钢丝绳工作长度。但实际情况是,重新定制钢丝绳的时间将会拖延3个月的工期,直接损失200万起步,设计变更的时间远不止3个月……最终经过大大小小五次专题会议的计算模拟,决定将船舶吃水深度由11.5米调至8.5米较为可行,既能安全施工,吊高不足问题又迎刃而解。”
  “朱总那后面第二个困难是啥?”赵亮再次发问,“这第二个困难就是溜桩风险,但咱们提前了解到南海地质软弱土层交替,容易溜桩,便坚持做到在自重入土时提前控制好桩身垂直度,以保证最终钢管桩垂直度。”朱国虎补充道:“干项目就是要稳扎稳打,我们去年最晚进场却能最早完成施工,正是因为进场早期对工程数据和海况资料的扎实调研和精确分析,从而能够把握宝贵窗口期,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才能为后续施工的推进打下如此坚实的基础。”他顿了顿,接着说:“其实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很多小插曲,我说的这些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开天辟地的壮举,只是想让你们都能明白,虽然很多时候会想要懈怠,但想想红军万里长征都能挺下来,咱们这点难题算什么?生在平凡岗位的我们,只要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完善、总结,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也会大放光彩!”听完朱国虎的肺腑之言,赵亮默默点了点头。随后的课程赵亮打起十二分精神,记下了许多。




 
  课后,回到办公室的赵亮一时之间思绪万千。虽说他才实习了月余,但前辈们的作为历历在目:测量主管陶明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不仅利用非窗口期主动组织开办测量培训班,还带领项目部年轻人开展户外运动,强身健体,为与南海恶劣海况搏斗增筹码;年关将至,海况每况愈下,接连的八级以上大风夹杂着涌浪吓退了许多同批次建设单位,但为了减轻年后的复工压力,青年党员马海丰自告奋勇驻扎施工一线,作为工程部部长的他紧盯施工航线气象预报,见缝插针,使得单桩施工进度依然不断推进;还有被大家戏称“把办公座椅坐穿”的技术主管崔灿,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类材料,他从不抱怨,深谙技术先行,总是一笔一划用心编写,由他主笔的科研成果荣获多项省部级荣誉,踏实肯干是大家对他最深的印象,今年兼任副总工的他,依然是办公楼里走得最晚的那个……这桩桩件件虽是平凡岗位的平凡事,但于初出茅庐的赵亮而言,不仅是榜样,更是力量。
  第二天一大早,赵亮带着他的“初心”叩响了书记办公室的门,“书记,我也想入党!我也想像前辈们那样踏实拼搏,为项目建设奋勇争先!”
  (来源:张锐)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