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分析 » 国外市场 » 正文

“地球一小时”之外的节能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31  浏览次数:263

上海景观灯“控亮” 十年后崇明岛实现“零碳” 手机“管电”不是梦

就在明晚,3月31日,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如期上演。入夜20:30,在东方明珠外部灯光全部熄灭的一刹那,这仅仅是上海节电的一个瞬间,记者还将为你揭开更多的节能故事。

IT时报记者 王昕 图 东方IC

夜上海:从“亮”起来到“美”起来

控制景观灯光规模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省级直辖市。”韦先生,曾参与过当年上海的活动,据他回忆,“地球一小时”活动全球2007年发起,2009年上海政府就决定主动参与这一全球性的节能环保活动。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上海仍然会参加,人民广场、各区政府大楼等政府机关带头,一些地标景观灯届时都会关闭,希望可以借此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

“‘地球一小时”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市民关注。但其实,节能在近年来的上海市景观灯光规划中一直占据主旋律。”该负责人介绍,早在21世纪初,企业不愿意开灯,“内光外透”工程让徐家汇、淮海路、小陆家嘴的办公楼亮起来,而十年之后,企业争相扮亮自己,节能成了逃不开的主题。该负责人明确表示:“未来,上海不会大幅度扩大景观灯光规模,将更注重艺术、科技的提高,走精品路线。对老百姓来说,说白了,要让上海白天像白天,晚上像晚上。”

开开关关都有一本账

据介绍,目前上海市相关主管部门还正主导在市区两级政府实施景观灯光集中控制,通俗说,就是把上海市景观灯光的开关由专业部门统一管理。目前光小陆家嘴地区已有7成楼宇物业相应这一号召,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大多数业主是积极配合的”。

据悉,上海每个地标景观灯光的启闭都对应相应的规则,“每天开放”、“周末”、“节假日”等各不相同。细心的上海市民可以发现,卢浦大桥灯光就有全彩、单色之分,为了节能,很多时候引桥灯光被关闭,只开主桥。

上海市民更为熟悉的是,在世博园周边的居民公寓楼顶端,没有大规模的投射等高耗能灯光,而是采用了“天际线”灯光,仅用一串节能灯环绕楼宇顶端轮廓,在节能同时,众居民楼连成一片,成为世博园外一圈美丽点缀。

绿色光源逐步普及

在上海景观灯光最美的外滩,一位小女孩指着两栋建筑问妈妈,“为什么这两幢楼和其他的不一样?”其实,这两幢楼正是应用了当下流行的LED灯光。

“少数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觉LED和传统灯光之间的差异,我们正逐步尝试,但同时也要确保外滩灯光一如既往的效果。”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夜上海依然璀璨还得靠新技术的加入。

第一个吹响节能号角的是东方明珠。2004年,经过法国设计师的改造,东方明珠每个光导点耗电量从200瓦下降至70瓦,全部576个光导点总共节能100多千瓦。随后,浦东新区罗山路立交桥第一次采用全LED设计,若以每天亮灯4小时计算,则年电费节省可达20万元。而在淮海路,风能和太阳能都曾被应用,最近,淮茂绿地上一排景观灯都带上了圆圆的“大帽子”,原来这是新型的太阳能草坪灯,徐家汇的上实大厦也于去年完成了LED改造。

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了解到,上海正循序渐进在景观灯中引入节能绿色光源,更重要的是,未来两年,上海可能将推出一个景观灯关管理规定,规范景观灯光的设置和使用,而今年年内则将修订出台一个《技术规范》,这将为加强景观灯光管理提供更有力保障,届时,节能减排、灯光亮度等指标都将有据可依。

网友小林在自己的博客上描述,“去年台风‘梅花’来袭的时候,我一个人开车经过徐家汇,灯都关了,还真有些不习惯,有点怀念那个灯火迷离的夜上海。”

智能电网:不再雾里看花

未来崇明100%依靠绿色电力

据记者搜集到的数据显示,去年“地球一小时”重庆节电23万度、太原20万度、广州6万度。今年,预计上海也将节省超过10万度电。

与之相比,根据一份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智能电网研发中心、同济大学、上海电力公司等制定发展规划,到2015年,崇明将至少具备400兆瓦以上的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也就是说每小时能产生40万度清洁电力,看上去远比“地球一小时”来得更给力。

对绝大多数上海市民来说,智能电网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但在未来的崇明岛,一个有关智能电网的“样板戏”或许能让人们看明白所以然。

根据路线图,“十二五”期间,崇明将建成一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投资主要来自政府和国家电网,装机容量将占全岛能耗的4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可达3200兆瓦以上,相当于30座东海大桥风电厂;届时,崇明饱和负荷约为1000兆瓦,因此,实际上具备了零碳输入的条件,崇明这个中国第三大岛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零碳岛”。

智能电网关键是互动

针对崇明正在发生的智能电网变革,上海交大国家智能电网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蔡旭教授向《IT时报》记者解释,市民可以将智能电网分成3个层面来看。

第一层是输电层,在崇明岛的主要工作是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这也是第一步目前正着手的工作,如岛东北角方位将建成规模很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医院、学校、政府等公共设施顶部将规划更多的太阳能面板,而地热、海洋能、生物质能等都可能会引入进来。

第二层是配电层,这层的关键是用户和电网之间的互动性。通过智能化的管理,使全岛用电更加平滑,上海一直推行的“10点后”峰谷电价也就是这个目的。

第三层是供电及用户层,老百姓家中通过太阳能、地源热泵、风能等发电并储能,再加上有效管理,形成一个社区型的“微电网”。

“未来,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崇明甚至可以进入‘孤岛’模式,与外界隔绝,自给自足调配所有电力供应。”蔡旭说。

充电站得学会“放电”

这种“自给自足”是如何实现的呢?蔡旭向记者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目前,加油站往往采用储油形式为汽车加油,只要储油充足,再多车加油也不怕。设想一下,将储油形式改成管道模式,那么一旦大量汽车来加油站集中加油,管道流量肯定难以负荷。而电力的传输恰恰可以看成是这种管道模式。

所以蔡旭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要能够储电,在峰谷时将多余电力存储;而在用电高峰时,还要能够放电,支援电网,这才形成了一个真正互动的智能电网运行模式,实现智能电网内各单元之间的互补。

对上海来说,蔡旭觉得,大型商场、建筑物、工厂等用户端的能源使用管理异常重要。而对于上海市民,如果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将电力网、信息网络有机融合,更经济的管理,耗电的家电都自动管理至晚间使用,那么将能为老百姓节省更多的电力消耗。

“智能电网的最高境界是信息流和功率流的高度融合,做到收发自如。”蔡旭称,“这也是国外为何智能电网多由谷歌IBM等公司主导的原因之一。”

物联网:家庭用电的智能第一步

南方冰雪灾害可避免

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所专家的眼里,物联网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支柱。例如,在跨越崇山峻岭的高压电线上,只要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的覆冰、微风振动、 舞动情况,就可提前预警冰雪灾害的危害,避免大面积断电。

同样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环节,物联网无处不在。在风电场,物联网监控风力、风能、风速、风向;在太阳能发电面板下,物联网设备捕捉光照强度、光源可利用时间等数据;在水电站,流量、坝体监测、站区污染物等信息无一被错过,通过物联网的自动监测、功率预测和智能控制,类似崇明这样的“零碳岛”才能协调运行,由此节约的电能令人难以想象。

办公楼每平方米用几度电?

也许发电站、高压线仍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商务楼确是上海这个商务之都的节能重头戏。2012年初,上海市市长韩正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上海将推进物联网在楼宇节能、智能安保等领域的应用。

近日,被称为“上海第一个物联网感知建筑试点项目”的上海东方万国企业中心物联网智慧建筑技术方案已通过多方评审,并启动建设。据项目负责方介绍,该建筑首次将手机、大尺寸触摸屏、PC、可视电话等信息手段通过云中心实现互动,从而将物业服务水平上升到了真正的物联网级水平,实现了节能、舒适、安全的理念。

施耐德电气中国能源服务部能源管理专家刘笑天向记者表示,楼宇节能涉及面非常广,材料、IT、建筑、制冷等各个行业一个都不能少,就拿高端商务楼宇中常见的玻璃幕墙来说,也是节能重点,“有一位楼宇负责人曾找过我,他发现玻璃幕墙改造可以节约一大笔能源,但苦于在国内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人才。”

可见,商务楼宇节能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也有很多路要走。据刘笑天介绍,商务楼的每平方米能耗和用电量是可以用准确数字来衡量的,如80千瓦时(度)/平方米以下就是较环保的水平,“冰箱彩电是这样,办公楼也是”。目前,中国商务楼宇的能耗数字远远超过或成倍于80千瓦时/平方米的水平。

在手机上监控所有家电能耗

除了商务楼之外,预期马上要上涨的电价,也让家庭节电变得必要。刘笑天向记者展示自己的iPhone手机,屏幕上清晰显示着他家中的用电情况,各种明细和分析图示一应俱全。刘笑天说,配合智能电表等信息设备,这并不难实现。

记者看到,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年度论坛上,一套基于普通家庭的“智慧能源云管控平台”已经问世。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随时了解家中各电器的用电情况,而实现这一切,只需要在现有家用电器上略微进行“改造”,一整套家电改造约只要500元左右成本。而合理用电后节约的电费,预计能达到百分之十五以上。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