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风场建设 » 正文

水电十四局会泽大海梁子风电项目施工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23  浏览次数:318

  6月25日,位于水电十四局重要的成长地——以礼河畔的云南会泽大海梁子风电场传来喜讯,该项目最后一台机组安装完成,以此为水电十四局60华诞献礼。

  重回故地立新功

  熟悉水电十四局的人都知道,1954年5月10日,为扩建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电站,继而开发云南水能资源为冶炼国家急需的有色金属提供电能,经燃料工业部批准成立了水电十四局的前身“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局”。

  随后,这支水电建设大军征战大江南北,不断书写水电建设传奇,其中以礼河不失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礼河梯级电站位于滇东北高原会泽县境内,分四级开发,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第一座高水头、跨流域引水、梯级连续开发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2.15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水电十四局在以礼河电站17年的建设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培养壮大了职工队伍。一批批“水电人”从这里转战大江大河,为祖国水电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间到了2012年6月10日,水电十四局与会泽云能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总承包合同,承担会泽大海梁子风电场建设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及塔架制造项目,使得十四局人重回故地再立新功成为可能。

  正如一位老职工所说:“从这里出生、成长,走向大江南北,做梦也没想到40年后又重回故地,复杂心情自不用说。”

  是的,作为水电人,重回故地干工程,既是荣耀,更是压力,没有理由不干好工程。

  迎面风沙始立足

  风电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大海梁子,为小江和以礼河的分水岭,东邻会泽县城,西接昆明市东川区。风电场装机容量4.8万千瓦,由24台单机容量0.2万千瓦的机组构成。项目包括基础环与塔筒供货,部分设备、材料的采购,场外道路改扩建、场内道路主线与支线、集电线路安装、升压变电站土建及设备安装、发电设备吊装、植被恢复等工程。

  及时组织进点,摸清现场实际,是项目推进的第一步。

  风力发电,毫无疑问,必须要有充沛的风能。然而,对于项目施工来说,不断吹来的风却成为项目部所面临的困难。这里年平均风速为每秒8.7米~8.9米之间,尤其12 月至次年4月,每月风速超过每秒12米的天数大于23 天。加上这里地质构造特别,高原中高山构造剥蚀地貌堆积有大量的沙砾。风起沙走,形成严峻的风沙考验。

  据介绍,刚进点由于没有经验,项目部佩戴着常规的安全帽就组织人员展开实地勘测工作了。结果安全帽没少被吹飞,急速的风沙拍打在脸上,疼痛难忍,根本无法作业。项目部只好配备特殊的头盔,“全副武装”来“迎敌”。

  就这样,在项目进点之初作业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项目经理带着仅有的人员,开始了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尽早开工争取时间。

  说到风沙,项目部的人一再强调,在山顶上,想要站稳是需要体重作为后盾的,“小身板”一定得小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2012年7月16日,项目正式拉开施工序幕。

  缺氧雾浓不畏寒

  据说“大海”是彝语“达七摆”的谐音,意为“台阶最高的地方”。大海梁子属乌蒙山系,海拔2570至4017米,项目所在地平均海拔3500米,最高海拔达到3710米,为世界罕见的高海拔风电场之一。项目所在地为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7℃。几种因素的叠加,使得项目部不得不面临高海拔、低气温、高风速、低气压、浓云雾的施工环境。

  在项目部,你可以看到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氧气瓶、急救包及预防高原反应药物——红景天作为车辆、作业现场及办公室的必备品。

  项目部有人风趣地说:“我们这里只有两季,即春季和冬季。”用项目经理陈丽昆的话说,项目所在地天气可以形容为“一天感受四季”。一雨成冬,飞雪往往突然而至。

  这些现象,在刚毕业一年的新员工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去年七月刚分配到项目部,身着短袖的他,被下山来迎接的员工穿着军大衣给惊呆了……

  浓雾,是项目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笔者深有感触。在项目部的四天时间里,雨雾一天浓比一天,太阳完全没了踪迹。一位驾驶员这样描述:“每天一个来回的路,都会因为雾而迷路”。

  低温条件下,身上的衣物御寒效果不明显时,还得依靠篝火这种最传统的取暖方式。

  风电场要的就是大风,但施工期大风又成了问题。尤其是吊装期间,项目部不得不耐心等待,只要风速一能满足条件,就第一时间组织吊装,以争取在雨季来之前完成吊装任务。

  项目部努力克服不利条件,积极推进施工,以保证节点目标实现:2012年8月17日景区道路改建完成, 2013年7月19日主线道路开挖完成,8月12日风机平台及基坑开挖完成,8月29日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2014年4月8日第一台风机开始安装,6月25日最后一台风机吊装完成,这就意味着离整个风电场并网发电为期不远。

  精心呵护绿草地

  项目位于 “大海草山”景区范围内,当地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非常高,植被保护和恢复是施工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难点。

  项目部自进点以后,本着创“环保、水保达标工程”的目标,在风机基础开挖及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水保法律法规。积极做好施工期污染源的综合防治工作,有效地减少施工活动对于环境和水源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施工区和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项目部取消了原计划布置在场内的临时营地,将营地移至大海乡政府所在地,尽量减少因搭设临时营地而造成大面积的植被开挖及生活污水对草山景区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从而最大限度避免破坏环境。同时,积极做好植被恢复工作。采用原有草皮移植恢复的同时,组织3家队伍分别对主线道路及支线道路边坡开展植被恢复试验。试验包括客土喷播、挂网撒种等多种形式。通过试验选取效果最好的恢复手段,争取一次性做好,防止因二次重来对原有环境造成的间接性破坏和资源浪费。

  项目部还修筑渣场拦渣坝。为防止汛期泥石流、滑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本着最大限度保护环境的原则,根据渣场坡度、渣量饱和度等情况,做好渣场拦渣坝施工,待渣料全部修整完后,以土拌草籽散播进行植被恢复。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项目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努力建设绿色环保风电工程,精心呵护了每一寸绿草地。

  区域探索初显效

  水电十四局基础设施事业部自2012年6月组建成立以来,结合云南省范围内“短、平、快”项目的特点,进行区域性项目群管理模式的探索,经过两年的实践,成效初显。

  会泽大海梁子风电项目为其中之一,无疑是轻型化管理探索的试金石。

  按照轻型化项目管理的基本思路,项目力求集约化经营、规范化运作,充分利用后方机关职能处室和社会资源,本着“主动培育、利益分享、风险共担、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培育专业化战略协作伙伴,优化管理结构,释放管理资源,明确经营责任,强化管理职能。项目管理由后方机关和前方项目部组成管理共同体,项目的内外合同经营、分包招标、计量结算、变更索赔等工作集中于后方机关职能处室,现场施工生产、质量、安全的控制由项目部具体负责。

  对此,陈丽昆深有感触:“每一个节点目标的实现,都是前后方紧密配合的结果”。

  在充分发挥后方机关职能处室作用的同时,项目部不断增强“二次营销”意识,充分利用在建项目的“窗口”作用,本着“干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的滚动开发构想,坚持换位思考,牢固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理念,加强管控,切实提高执行力,规范经营行为,提升质量、安全和经营水平,切实提高履约能力。

  同时,项目部尽其所能,通过采取修补沿途便民通道、回填垃圾场,“六一”儿童节向附近小学赠送学习用品等形式,主动担负起“水电人”回报社会的责任。

  2013年10月17日,水电十四局同一天中标会泽头道坪风电场和泸西孔照普风电场两个项目,其中头道坪是会泽大海梁子风电项目的二期工程。这正是施工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以现场保市场”的最有力的回应。

  尽快完成一期收尾工作,全面投入二期建设热潮,以此争取该区域更多的后续工程,继续在以礼河畔书写风电建设华章,是会泽风电项目部的荣耀,也是不可推卸的使命。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