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明阳风电走出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怪圈 开始升级海上风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4  浏览次数:220

    “即使是新兴产业,如果不升级,也迟早要被淘汰,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这才是转型升级的真正内涵。”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在谈到广东经济转型时,不无深意地说。

  如果说广东以产业集群为主体的传统产业正在谋求一条抱团突围全产业链升级的路径,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正在开始高起点介入新兴产业链的探索。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大潮中,短短两三年时间,当初不少新兴产业如今已成为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红海”。以什么方式和路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如何避免再次滑入“低端制造”的怪圈?

  在深入到中山明阳风电、深圳雷士照明、深圳比亚迪汽车等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的采访中,南方日报记者发现,新兴产业发展正给企业提供跨越  式发展的新机遇,“赢家通吃”不稀奇,不断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则是发展的关键。

  正如明阳风电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要做好新兴产业,本身就应当有一个开放的视野,从全球的高度整合资源,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做好商业模式等多项创新,在不断扩大的平台上实现进一步升级”。

  在这一轮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大潮中,短短两三年时间,当初不少新兴产业如今已成为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红海”,甚至于整个行业都走到“洗牌”的节点。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广东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能解决自主创新问题,“从微笑曲线的中间制造环节,走向两端的研发与品牌环节”,加上消费市场的全面开花,届时广东的产业格局将焕然一新。

  成功案例明阳风电后发先至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即使是新兴产业,如果不升级,迟早也要被淘汰,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这才是转型升级的真正内涵。”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在谈到广东经济转型时,不无深意地说。

  短短两三年间,当初不少新兴产业如今已成为低价竞争的“红海”。以风电产业为例,预计2011年总产能将达29吉瓦,远超出目前15—18吉瓦的实际需求,伴随着风机价格一路走低,整个行业很快走到“洗牌”的节点。

  然而,起步于中山的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以下简称“明阳风电”)却在过去一年间逆势而上,在风电产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实现工业总产值153亿元,保持30%以上的销售收入增速,一举跻身全球风机整机制造商前10名。

  值得关注的是,借着全球产业资源重整的机遇,明阳风电吸纳到一批世界级的科研团队、财务团队、海上风电施工技术团队。

  在该公司董事长张传卫眼中,这一轮“大扩张”才刚刚开始。

  从卖装备到卖服务跳出产业“红海”

  进入明阳风电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机巨大的叶片:长达三四十米的叶片整齐划一地摆在地上。据了解,地上的叶片长为37.5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3兆瓦风机叶片,仅半径就超过50米,最长叶片达80米。

  “现在很多人都还在致力于做风机提供商,但在我们看来这已经远远不够了。”在一位明阳风电的高级工程师看来,昔日的新兴产业已经是一个“刺刀见红”的市场。伴随着中国风电国产化和批量化的浪潮,我国的风机整机价格从6000元/千瓦下降到3650元/千瓦。

  而明阳风电的转型升级早就迈开脚步。从陆地风电到海上风电,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明阳风电的升级之路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

  2011年11月,明阳风电集团与粤电集团子公司广东粤电徐闻风电有限公司签署了湛江徐闻48MW海上风电场项目风力发电机组EPC总承包合同。今年3月,该公司还将与南方电网一起启动珠海万山海上风电项目,从而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EPC能力。

  “今年6月,我们预订的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施工船就将到货,上面将装配起全球最大的海上施工锤。”张传卫告诉记者,明阳风电将最先装备起全球最先进的海上风电施工装备。

  据张传卫透露,他们目前已和中铁大桥局强强联合,成立了一家专门的海上风电工程公司,并借力全球平台,引进了一支顶级的海洋工程技术团队加盟,从而实现了软硬件的全面升级。

  与此同时,张传卫眼中的产业格局已不仅仅停留在风电这么简单了。“海上风电风机越做越大,肯定要用到一样东西:碳纤维!”在他眼中,这种强度要比钢强7倍、重量仅为钢1/7的新材料,未来发展前景无可限量。

  碳纤维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整个产业中“承上启下”。张传卫说,新兴产业的发展绝非“单核”驱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找到新的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基于风电行业对碳纤维的庞大需求来发展碳纤维,那么这项新技术在广东的本土化岂不是指日可待?”

  与现代金融联姻新商业模式助力逆势扩张“对于风电制造业来说,光有技术还不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更为关键。”在纵论了半天的“硬件”创  新后,张传卫最终将话锋转向了“软件”方面。他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将产业周边的诸多核心资源都整合进来,进而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张传卫透露,明阳风电今年首次成立了一个新商业模式的大事业部,专门致力于企业的模式创新,以带动整个明阳风电的转型升级,公司力求通过金融创新,打通风电设备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链。

  正是凭借了将“融资租赁”和“BOT”等模式引入风电产业,明阳风电才有了今年的逆势扩张。“什么是‘融资租赁’?我们把设备卖给银行或租赁商,再通过他们转租给有需要的企业。一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了风场开放,同时,也加速我们自己的资金回笼。在极低的风险下,实现了市场扩张。”张传卫告诉记者,“融资租赁对我们提升市场占有率起到关键性作用。”

据介绍,仅2011年,明阳风电的融资租赁规模就达到了25亿元,占据了去年整体投入的30%,成为明阳风电“攻城拔寨”的一件利器。

  除了融资租赁外,BOT是明阳风电引进的又一项新的商业模式。借助“BOT”模式,明阳风电向风场业主方注入一定资本金,待项目成熟后再撤出,降低了项目的进入门槛,从而将潜在客户也“一网打尽”。

  据悉,2月7日下午,广东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省相关职能部门和粤电集团公司、粤电风电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南方电网能源公司以及明阳风电负责人参加,会议就如何推动形成以明阳风电为龙头企业的广东省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形成会议决议。

  对此,张传卫信心满满:“待到明阳的产业格局再造之时,整个广东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也将实现一轮不小的跨越!”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
  南北连线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养:

  企业贸然进入新兴产业不明智随着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朝着高端、创新方向迈进,广东高端电子信息、LED、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事实上,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仅要盘活既有传统产业的“存量”,还要激活新兴产业的“增量”。

  由于市场与投资者的“热捧”,广东新兴产业一窝蜂地上马项目,也开始导致产能过剩的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说:“我曾经预测,广东首先会出现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之后LED产能过剩的趋势”,根据他的实际调查,目前广东新能源产业已经出现这一苗头,“事实上,不仅广东,全国各地都是如此”。

  陈勇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非凡,但不能低水平重复建设,否则既对产业造成浪费现象,同时还可能影响创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湛江洪智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亚养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两年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很多外部的环境和技术条件。

  宋亚养表示,现在很多资金没有出路,就希望到新兴产业领域去分一杯羹,企业盲目扩大产业规模,又缺乏核心技术,大量企业做着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工作,这有可能会重蹈当年传统产业的覆辙,“现在很多企业主心态都很浮躁,孰不知隔行如隔山,贸然进入新兴产业并不明智。”

  宋亚养说,现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着“重投资、轻研发、轻市场推广”的现象,这是“偏科式”发展,一定要强调技术创新和投入,同时在下游的推广应用方面狠下工夫,才能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记者手记关键是发展模式要升级明阳风电跨越式发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立足国内与放眼全球,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广东在某些优势领域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从明阳风电的创新发展中不难发现,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还在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就目前来看,产能过剩的普遍化已严重阻碍了包括风电、LED、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软硬实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的新兴产业的‘两头’都在国外。核心技术是一头,市场是另一头。”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认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国内企业一直在新兴产业链的低端进行着低水平的竞争,由此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恶性竞争、产能过剩。

  如果说核心技术是产业的“硬件”,那么研发与创新则是产业的“软件”。在发展道路上,即便有“硬件”做支撑,企业在寻找市场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升级的问题。

  “目前,国内新兴产业的主要市场都在国外,而且全球经济形势处于低迷状态,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单纯依靠技术这么简单了。”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新兴产业市场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要发展新兴产业,就必须把握好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成熟度,制定出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使用多种多样的商业手段,在全球的范围内整合资源。只有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新兴产业的升级。

  正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所言,产业升级的本质意义在于产业链的升级,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都应该走出低端制造环节。对新兴产业来说,关键是发展模式要升级,要依靠自主技术来源和本国资本提高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掌控能力。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