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海装风电为什么能逆势上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6  浏览次数:218

  风电设备行业一兴起就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沼。去年风电设备市场需求只有1200多万千瓦,比最高时降了1/3。市场需求的急速萎缩导致价格战,国产风电设备从每千瓦6500元一度滑落至3500元,近60家生产企业被市场淘汰出局,能批量装机的企业只剩下15家。

  但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旗下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却是一番蒸蒸日上的景象。今年上半年,海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幅高达154%,在此基础上,新接订单又增长了10%。为什麽海装风电能逆势上扬?身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当如何坚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海装风电公司。

  走稳走好再走快

  “欲速则不达。在售后力量跟上之前,我们宁可少接一些订单”

  在前不久召开的半年工作会上,海装风电销售部报告了喜讯——上半年新接订单增长了10%。在产能过剩的当下,这算是不错的成绩了。但中船重工总经理助理、海装风电董事长杨本新并没有显得很高兴,反而严肃地问:“我们准备好了吗?”

  “欲速则不达。如果放开接单,订单再多些也没问题。但售后服务人员培训还需要时日,在售后力量跟上之前,我们宁可少接一些订单。”杨本新说,“海装风电成立伊始,就是奔着做百年企业去的。我们宁可眼下步子慢一点,也要保证竖一台风机就立一个标杆。”

  稳扎稳打,是海装风电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中船重工下属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最早的风电设备零部件供应商之一,中船重工因而早就嗅到了风电行业的发展机遇。但作为整机生产企业,中船重工却是后进入者。“当时有的企业买来图纸就生产,一投产就赚钱。但中船重工管理层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走完样机试运行、小批量试生产试运行全过程,在产品质量有保障之后才可以量产。”海装风电总经理余绍清说,“整个过程要几年,等走完全过程,市场已经趋於过热。”

  “但现在回头看,稳扎稳打是对的。”余绍清说,因为稳扎稳打,海装风电没有在市场过热的时候盲目扩张产能,如今市场不好的时候反而可以轻装上阵﹔因为稳扎稳打,海装风电产品以品质见长,在市场由追求装机数量转向追求产品质量和运行能效的当下,海装风电机组获得了市场认可。

  “风电是长跑,如果体力分配不好,就算一开始领先,最后也会落下来。所以我们提出走稳走好再走快。”杨本新说,“一台风机的设计寿命是20年,每天运行二十几个小时,对装备质量和售后服务品质要求都非常高。经过前一阶段调整,市场已步入理性发展阶段,只有把步子走稳,把品质做强,才能越走越顺畅。”

  有技术才能走得远

  “这两年倒掉的基本都是依赖许可证引进、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

  “除了要稳扎稳打外,在制造业,有技术才能走得远。”杨本新说,这是他10年风电从业经历的感悟,“这两年倒掉的基本都是依赖许可证引进、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

  中船重工会进入风电设备行业,也是因为有着天然的技术优势。风电是船舶的逆向过程:船舶靠电力带动螺旋桨旋转,从而推动船舶前进﹔而风电则是靠风力带动叶片转动,从而产生电力。因此,国际上最早做风电的基本都是造船企业,时至今日,风电标准和认证仍然是船级社在管理。

  但风电技术起源於欧洲,中国企业基本是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获得技术,海装风电也不例外。但与多数通过从国外购买生产许可证获得技术的企业不同,海装风电走的是先联合研发、再主导设计,最终实现自主研制的技术引进之路。

  在风电设备行业兴起之初,买许可证的方式让我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风电设备国产化和上批量,但它对企业发展的限制也显而易见:一来买许可证买不来核心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二来买许可证得承诺产品只在中国市场销售,企业无法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化解产能过剩压力。

  “我们也想过买许可证,但在签合同前一天卖家突然反悔,卖给了别的企业。我们是赌气才自主研发的。现在看来是因祸得福了。”海装风电副总经理陶友传说,“第一台风机我们是和一家欧洲企业联合研发的,之后的产品都是我们主导研发。”

  率先掌握核心技术,让海装风电的新产品开发走在了行业前头。目前海装风电已经研制出覆盖我国各种地理和气象条件的低温型、潮间带型、高原型、近海型等多系列风力发电机组。其主导研制的2兆瓦双馈型风电机组,是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德国船级社GL认证和国际权威机构DEWI检测的风电机组,也是目前同类机组中装机数量最多的。

  去年底,海装风电又自主研制出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从此结束了风电设备主要依赖引进技术的历史。该机组是目前同类机型中“风轮直径最大、机头重量最轻、发电量最高”的风力发电机组,目前已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

  坚持技术导向,使海装风电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和大型跨国企业同台竞技的实力。去年,海装风电2台风电机组在美国爱荷华州成功并网。与此同时,海装风电还在丹麦成立了研发中心,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找新业务提高效益

  “卖设备不怎麽赚钱,售后服务毛利率却高得多。”

  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解决眼下行业利润过低的现实问题。海装风电的办法是积极开拓风电产业工程技术服务市场。

  风电产能过剩后,一些外国企业撤出了中国市场。买不到配件,让进口风机维修保养成了问题。由於海装风电技术实力在业界形成了口碑,一家风场请他们帮忙维修一台坏掉的进口设备。风电设备零部件和船舶重合率很高,90%的零部件中船重工原本就能生产,其中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四大关键部件中船重工都有自主知识产权。依托集团公司的全产业链优势,海装风电通过技术改造,让进口设备用上了中船重工的零部件,解决了进口风机维修难题。

  这笔“友情赞助”的业务,也让海装风电发现了商机。风电设备的质保期多数是二到五年,前几年的大量装机,意味着有大量设备即将出质保期。“风电设备维修保养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有技术实力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并不多。而且制造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卖设备不怎麽赚钱,售后服务毛利率却高得多。”杨本新说,“所以我们决定,在确保公司装机任务和设备维修的基础上,积极开辟风电产业工程技术服务市场。”

  在重庆市武隆县山里的一个风场,记者遇见了正在巡检设备的冉隆平。冉隆平是海装风电派驻到这家风场的技术服务负责人,他和6名技术员一起,负责55台风机的维修保养。为了确保随叫随到,冉隆平和队员们就租住在山里村民家中,两个月才回一次家。“这个风场用的是我们海装的设备,但今年出了保质期,为了吸引客户,公司给的是成本价技术服务。”冉隆平充满信心地说,“从我平时的工作看,风场离不开技术服务。如果我们做得好,这块业务以后能挣大钱。”

  海装风电开拓技术服务市场的思路,仍是稳扎稳打、品质第一。“我们正在组建售后服务团队,并加强技术培训。但目前还只是维保自己的设备,等队伍建起来再成立专业公司,面对市场承揽风电场工程技术服务外包项目。”余绍清说。

  在海装风电看来,开拓技术服务市场的意义不止提高企业利润率,而且还可以促进设备销售。“我们的技术优势可以促进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发展,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发展又可以促进设备销售。我们相信这两个业务板块可以相互促进,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杨本新说。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