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议会展 » 会展新闻 » 正文

OI China 4月17日参展商采访 现场记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2  浏览次数:183

  主持人:参展商,还有媒体朋友在一起讨论一下关于海洋科技方面的最新发展以及国际海洋展览会方面的交流,探索商机,创造机会。我们先介绍一下在场的各位,我们先说一下这边的媒体朋友。

  李韶文 :各位领导好,我是国际商报的记者。我是负责跑能源,海洋机械等领域的。

  姜靖:大家好,我是科技日报的记者。

  冉泽:各位领导好,中国能源网的。

  郝昱:各位好,我是中国贸易报的。我主要负责展会

  张婧:大家好,我是中国经济导报的记者。

  刘新洁:我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的记者。采访过方总很多次了。

  主持人:下面请我们的各位参展商的代表介绍一下各自公司的情况。

  唐总:非常高兴和各位见面,我来自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另外我们也有一个企业,我代表两个单位,我们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是国家在海洋观测领域的国家队,观测一些设备,海洋工程设备领域很大,其中我们观测设备是一小部分,回头再跟大伙继续介绍海洋的其它情况。

  方总:大家好,各位媒体的朋友,还有我们主办方,我叫方励,是劳雷集团公司的头儿,我们主要跟地球打交道,跟固体地球打交道,今天是跟液体的地球部分,我们一直从事这个领域,从空中到地面,深入地壳全海洋都干,万金油。所以今天媒体对技术、能源、海洋战略感兴趣,特别高兴有机会跟你们探讨。

  魏总:各位好,我们是一家粗放企业,现在主要的行业是做海洋平台,我们主要的产品是滑翔器的技术,我们是一家完全民营的企业,完全立足于自主研发,我们的目标是在我们这个平台尽量国产化,完成我们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有特色的产品,谢谢大家。

  主持人:剩下的时间交给双方媒体的朋友还有企业的老总们,关于海洋科技还有中国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方面有什么问题大家就发问,我们有一个小时时间,应该挺充分的。

  方总:大家可能没有接触过励展在海洋界非常有名,我们经常把它叫海洋大会,虽然它是一个海洋技术展,对于海洋科技来讲,这是全球每两年的一个盛会,最早在英国的伦敦,基本上我们是每场必到,为什么?跟海洋打交道,只要你关心跟海洋打交道的手段,不管是你想看见什么,你想走到哪里,你想拿到什么,你都得跟它打交道。这个海洋大会因为我跟他们比较熟,我大概六七年前就呼吁海洋大会来中国,中国第一次海洋展是在1993年咱们国家海洋局在上海主办的,第二届的1995在青岛,第三届1999年在上海,然后是2005郑和下西洋那一次,2005年以后就再也没办高了。中国的海洋其实我们的蓝色疆土300万平方公里,18000公里的海岸线,十八大以后中国未来的海洋强国,自己要走向海洋,科学技术没有手段,因为大家很关注海天,上天难下海比上天难多了,因为空气的密度很稀薄,海洋的密度远远超过空气,所以下水是太难了。所以我就说所有的媒体关心我们海洋科技的发展和中国未来的战略,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大家来关注的话题,所以我特别高兴他们主办方终于把OI搬到了中国,上次我见他们的头我跟他们讲,你伦敦背后是大西洋,这边是太平洋,太平洋比大西洋还大,而且太平洋的中心在哪儿?不是澳洲,也不是日本也不是美国,而是中国,所以如果我们去给海洋定位的话,我一直在说OI每年一年在伦敦一年在中国,一边是大西洋,一边是太平洋,泛大西洋,泛太平洋,在全球所有的经济就齐活了。所以我就说我们的媒体朋友来关注海洋,我觉得这个时机非常好,这是务实的。

  问题一:

  记者:您刚才说中国要做海洋大国,您觉得中国在海洋技术方面的优势是什么?它的劣势又是什么?

  方总:我们先讲劣势,起步晚基础差,从前兜里没钱,这是真话,因为在海洋科技比我们一般见到的不管是能源还是我们的工业,还是我们普通的前沿科研,海洋的投入太大了,我们一条调查船出去,不光说有多少传感器,多少有获取样本的装置和获取数据的传感器的仪器,光那条船每天烧柴油就几十万,我不知道柴油涨价涨多少了,一天光一条船烧油就几十万。

  唐总:一千吨的船一般一天的油水费要7万人民币,如果说是三千吨的船要乘几倍。

  方总:我记得当年有一次我们跟南海分局出去跟我算帐,让我掏钱,让我付油钱,说一天40万光烧柴油,你就算为什么海洋很难,就是因为人类出海,海况非常恶劣,小船扛不住,大船成本太高。而且即便你是一条几千吨的船,你在海洋上就是一片树叶,然后你要下几千米去取样、打钻、拿物理数据,这比任何航空的难度要大得多得多,所以咱们的蒋文浩(音)下到七千米这是一个壮举,因为海洋的压力太大了。所以我们常规的东西是很难下去,回答你刚才的问题,我们的劣势,其实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我们起步晚,因为我们从前穷嘛,海洋的投入太大了,花钱太高了,所以我们投入不起。优势是什么?第一我觉得最大的优势,中国GDP第二了,要不了多久就第一了,兜里有钱了,现在全世界都在看中国怎么拉动整个世界的经济,由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上来,兜里有钱了,再加上还有中国是海洋的最大需求国,人口摆在这边,你的GDP产值递增是这样的一个递增,叫能源消耗是什么样的状态,全世界的石油还剩多少年,未来的能源在哪里?海洋是一个跑不掉全球争夺的,而且难度又这么大,但中国由于有强大的需求,兜里又有了钱,再加上自己又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还有大量的国际公共的海域,所以有人有钱有需求这是最大优势。再有一个刚好欧美经历了经济危机,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没减下来,需求又这么大,钱又这么多,我觉得中国是一个最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在海洋科技上需求方面在全球增量可能是最大的。

  问题二:

  记者:我接着刚才的问题,您评价一下现在我们的海洋技术能在国际上占什么水平?

  方总:因为干了好多年,我们有很多的同行在这边,我觉得是什么呢?我们在最前端的技术上,在应用上我们跟世界是平行的,由于我们这帮人的存在,也是我们经常的口头禅,人家手里有什么我们必须有,别人在实验室里面干什么我们必须知道。但是我们的规模不够,差得很远,我们已经采用的手段跟国际是接轨是平行的,由于也有OI等候组织机构存在,这个信息一直是普及的,但是我们自己的研发水平从理论上物理上并不落后,跟国际基本是平行的,但是我们的工艺,我们的商业运作模式,我们的管理体系落后了一截,所以我们的空间很大,刚好起步发展的阶段。整个海洋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我们跟海洋界、科技界打交道的感受,大家的信息是通的,手里的手段一点都不落后,就是规模不够。

  唐总:我接着刚才方总说的,咱们的GDP2012年海洋经济公报刚公布,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是5万亿,占国内GDP是9.6%,这比上年增长了7.9%,这个数字是很鼓舞人的,但是我们所占的比重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咱们说的海洋大国、强国。另外十八大在我们最近搞的海洋仪器设备这个领域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就是十八大以后,十八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来在咱们的报告里面提出来海洋强国四个字,所以在十八大报告里面一共有40个字关于海洋强国建设,所以现在我们各个部门都在做相关的工作,我们的海洋面临新一轮的大发展。我们也是在配合国家的发展的情况我们也在尽可能多地研发一些仪器装备,其中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就是你的海洋装置的水平。刚才方总说了一半,应用做得很好,确实咱们的工业基础比较差,这一块我们要赶的路程我觉得很远很远,在技术材料方面我觉得再赶个二三十年都不为过,在技术的零配件、材料等等方面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所以说我觉得尽管形势很好,我们不能说我们中国GDP上去了养活了外国人的仪器厂商,所以要做自己研发的仪器设备。可是自主研发这里面有一些我们还要踏下心来做事情,我个人感觉不管是做研发也好,还是做公司也好,我们现在也面临着不是好高骛远我们要怎么怎么样,我们短时期要报一个计划,我们要踏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魏总:我们是一个很小的企业,但是方总是我们的前辈,唐总也是我们的老前辈,而且刚才两位老总说的都很对,我们秉承一个年轻人的梦想,我们可以说我们年级都不大,我们都是80后,我们开始做这个公司,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我们有勇气做这个事情,我们也真正地开始了,而且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基础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因为国外毕竟起步早,就像方总说的咱们刚刚起步,而且我们做的事情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功能,能在国内提供一些应用,然后为咱们的国内的一些民营的客户,为咱们的一些需要有关水下运动平台的一些部门提供一些初步的能力,一些解决能力,这是我们一直奋斗的一个目标,也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跟各位媒体见面以后,希望对我们进行一些支持,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努力希望能成就我们的一个梦想,也希望在国家这么好的政策下完成我们自己努力的一个过程。

  方总:我补充一点,我觉得在海洋科技未来的发展中,我觉得OI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就是国际交流的平台,今天是一个世界大同的局面,是一个国际大分工的局面,你可以让美国人给你干活,让英国人给你干活,让德国人给你干活,既然我们的工业技术差今天这个世界你做任何产品必须立足于全球市场才能存活,如果你做一个产品只卖国内,你永远就是一个小作坊,你没有可能。你看全球所有的装备公司,技术为什么能持续发展?因为他做的是全球市场,而且今天这个市场是什么?卖东西比做东西还要难。所以我建议,包括我们的媒体朋友在关注我们的产业的时候,首先我觉得我们自己思路要打开,让广州人干也是干,让加州人干也是干,让加拿大干也是干,因为我出钱我控制,我让你给我干一个分系统,我拿来就用,理念新的用途是我的,市场是我的。

  唐总:我觉得常规仪器这么做我赞成,但是现在一些仪器装备是美国禁运的,比方说投弃式(音),投弃式这个很典型,投弃式就是我们一个船刚才方总说了船的费用很高,船开着把仪器扔下去不要了,这个东西我们一直受到美国的禁运,这个我们一直在进行攻关,我们已经攻关了20多年,为什么?从基础材料开始,因为你要买它上面的漆包线都买不着,它涂的绝缘材料你弄不着,它的传感器要求达到千分之一的离散度你做不了,甚至他买元器件的厂家都是保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攻关20几年,终于在去年我们的成功率已经接近90%了,我们SBT成功率已经达到90%。

  方总:我们应该研发的东西,第一人家不卖给我们的东西必须自己干,还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市场大到能养活自己的企业应该自己干,我不把市场给别人。再有一个,我们自己有想法,别人还没干,科学家们有的好点子,国外没有手段,全世界都没有我们创新的。还有一个是纯政治不用讲文化,提升自己国家地位和形象的也该干,剩下的都不该干。

  问题三:

  记者:唐总、方总,最近有一个大新闻,日本可燃冰海底开采成功,这方面咱们中国好象在陆地方面也搞了一些,在这方面和我们国内目前的进展情况,咱们这些企业有没有兴趣或者说能力涉足这个可燃冰的开采?

  唐总:隔行如隔山,我们是做观测仪器设备的,我们现在对可燃冰的环境问题做一些仪器设备,可燃冰是甲烷,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所以它的开采前景确实非常好,刚才开会之前方总还说面临着很多开采问题,现在国家确实有一些,我们在和广州地交局一些勘察和探测部门也在合作,也希望做一些工作。但是我个人感觉不会像日本这么乐观,三年就形成产业能力,我就说这么多,我主要关心的是环境影响问题,要非常审慎地去开发。

  方总:有一个温室效应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天然气可燃冰甲烷渗透到大气层的想法。其实天然气可燃冰这个话题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谈?在发展协会1994年就开始提这个可燃冰,原来我在斯坦福做顾问,做过一次研究,看过那个研究报告,我谈的天然气可燃冰作为真正有商业应用的能源肯定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我是肯定看不到那一天的,因为它的成本巨大,也就是说今天为止虽然有报道说日本人形成了开采,其实那叫试开采,也就是说你花掉的钱远远超过你产出的东西,根本远远达不到,比波浪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差之千里。也就是说原则上讲天然气可燃冰的未来都是大家对未来战略能源储备的一个设想和梦想,它客观上是存在的,今天还没有任何人能形成商业开采。平均2000米水深,而且它是固体,用什么方式把它开采出来?储量是多大?我相信任何人没有这个手段,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人能评估天然气可燃冰,现在唯一能做的要么是抓斗,在海底地表的抓斗抓上来的,打钻下去取新取出来的,我今天至少没有看到任何人能够开始做像我们做矿产资源开发,在三维空间上我们能圈定它的体积有多大,有没有经济开发的可能性,这个还早。所以中国在天然气可燃冰的关注上面注意力是足够的,在所谓的探测和开发技术上没那么落后,因为日本人做的也就是打了一个钻。

  记者:媒体报道说他们先加热。

  方总:他所谓的开采现在还是针眼,只不过形成开采了,我打了钻之后我们中国人也能取新了,能打钻了,大家开采了,也许我用一个管下去转换把它输上来了,就跟我们在新疆开采油矿一样,我们可以把栓注下去,把它洗出来,我不把矿石开采出来,我把油吸代出来,这种方式原则上是先导向的,这种先导实验起码几十年以后看有没有可能,必须油价必须贵到了比你海底挖东西还要贵才有可能去,现在如果关注天然气可燃冰,我觉得中国比国际大概在关注上引起国家的重视晚了一点,但是从了解的技术和掌握的技术没晚多少,差不太多。

  魏总:这个问题我特别赞成方总的意见,而且方总说咱们中国的技术未必比他们差,年初我们一个偶然的机会跟这些日本公司有一个接触,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们也希望跟我们进行一些技术合作,也是对咱们的技术感兴趣,说明他们也不见得先进到哪儿去。

  方总:其实功能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我自己收购了加州的一个水下机械能公司,我所有现在研发在中国做,我牵头,但我放那边去制造,为什么?这就是我说的其实不是人的原因,经常是工业基础,就是你配套性不好,我要加工一个甚至我一个包装箱,我要去加工一个包装箱,还有我要做一个电路板,我要做一些比如说特别的压力容器密封环,这些配套的工业技术相对比欧美落后一些,所以我们在做科研的时候有很多设想要快速实现,完全在国内实现速度比较慢,工艺条件稍微差一点。还有现在中国所有的企业都在着眼于大规模廉价商品形成有量的规模制造,像你这种做海洋装备不是一个大规模的量产的东西,是一个高难度集成性特别高的对象。所以国内对海洋科技未来的工业基础的支持还有好大的空间。所以我为什么建议你们这几位,我觉得OI很有必要,来中国,大家在同一个舞台上去表演,比较比较,看我们落后在哪里,看看谁能帮你做,这个是最重要的,让人家给你干活,这也是这次OI的意义,我觉得OI这个展会其实它更重要的是一个交流会,让所有全世界关注海洋技术研发的厂商、厂家包括院校来到中国,看中国海洋的需求,同时对中国来讲,也是跟别人对接去看别人的需求,然后互通有无,所以它还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光是一个卖东西的平台。

  问题四:

  记者: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咱们国内油气设备目前我们是否已经有涉足,将来是否想涉足这个领域?

  方总:现在我们钻井船盖3000米,中国起步比较晚,这是真话,因为原来的实力不够,深海油气田的开发难度更大,你想想看,除了钻井船你打钻要打几千米下去,那个钻杆钢的跟面条一样,下去还得钻几千米,要采油,海底要有管会、储管、泵站,长距离的输气输油管道,这些管道会腐蚀,会泄漏,人是不能下去的,只能靠机器人下去,所以你就知道那个开发成本和风险是多大。所以我们说所有涉足海洋技术的不管是厂家院校,直接海洋技术的拖动就是油气开发,没有油气的投资,海洋技术怎么可能发展到今天。RV的诞生就是为油气田开发,就是人下不去只能派机器人下去。所以油气开发实际上是海洋科技的巨大的推动力,因为它投入很大。还有一个是最近这么多年,我们讲到低碳,讲到排碳的问题,因为海洋的环境,中国有这么大的蓝色的疆域,我说OI还有一个意义,中国对全球生态环境的贡献其中就有一个中国海洋自己海洋生态的保护,它是直接对整个全球海洋生态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我们只有知道有了更多的手段才能研究,就像我们国家海洋局那么关注海气测能,大气跟海洋的交换,它每天都在发生的。所以这些手段具备以后,未来对全球的整个海洋环境,帮中国也就是帮世界,中国强大了世界也就更安全了。

  唐总:油气开发装备,油气市场份额确实比较大,咱们国家现在集成创新这一块从981平台开始探险式平台开始就已经在集成式创新,把各个平台形成自己的力量还是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是一些高端的关键性的设备还是需要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里,这里面咱们的配套性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是咱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是觉得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方面比较多一点。另外油气资源开发,特别是你们关注的深海的难度很大,举一个例子,3000米平台,假如说平台飘在天安门的话,它下面的锚链要拽在六环上,3000米等于3公里,3倍的锚链是9公里,一边拽9公里就相当于是这样拽过来以后非常庞大的一个深海的,给你们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这种。

  方总:我们希望媒体的朋友多关注海洋,海洋过去被忽略了,大家关心的可能是上天了,上月球了,其实下海更难。如果媒体的朋友经常关注海洋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你也会发现海洋不简单,难度太大了,你想你去游泳池就知道,跳水,几米深你的耳朵就痛,你根本就下去,你也看不见,怎么办?光靠技术手段。还有一点媒体朋友要关注,我没有查过这个数据,我相信中国不是排第一就是排第二,我相信应该排第一,航运,由于中国是现在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出口进口前两天不是报道说中国未来五年要采购十万亿美元全球商品,对全球振奋,这些商品怎么进中国?主要靠海运。海上的航行安全直接跟我们的海洋科学技术有关系,我们的导航技术、定位技术、通讯技术,航行安全就是我们的航道测量技术都是海洋科技领域里面的,所以虫航运从我们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我们的进出口也是一个跟海洋直接相关的。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最近的热点,南海的争端,钓鱼岛的整顿,中国你的海洋科学技术上不去,都让人家给占了,越南人占了27个岛礁,中国人才占了几个,比我们多20多个,他给你占了,以后不管在国际法庭也好,在海洋公约下面也好,包括海洋划界也好,你要声称这个土地是自己的,你怎么证明是你自己的?至少我说是我自己的,我能在我的海域里面,把海底的资源,海底的科学数据、地形地貌和坐标都做全了,那是我自家地盘,都让别人给占了。所以我说从未来海洋资源争夺上面,中国是迫在眉睫的海洋科学技术得大发展,否则你的土地让别人给占完了。最近我在干无人艇、无人机,为什么?帮助干样机,岛礁调查,我们又不想跟越南人开战,上面有枪炮,上面有工事,我们怎么弄它?我一直建议你把我的岛占了,我把下面给你占了,现在我们国家不是在关注海床机游览的所谓水下空间站嘛,我一直建议把西沙和南沙打通,西沙我们有永兴岛在那儿,我再出去一千公里,现在加拿大做这个(35:40)网已经到1200公里了,我光缆铺出去,海底可以有巡航导弹,我有自己的水下机器人带战斗部的,我可以在水下加油,然后我可以随时宣布封锁这便海域,我可以探测我自己的资源。我们上面让人家占了一些,但是我们还有几百万平方公里,我们要去占领这些疆土,你水下没手段怎么办?所以我觉得未来中国海洋会比较热闹,OI肯定会很高兴,这回在上海我觉得未来我跟你们提建议,未来这个OI将来的会址应该在北京,北京起着更大的作用是对中央政府首脑机关的推动,你得让这些总理们来看海洋里面是怎么回事,财政部拨款的时候才知道造船怎么需要这么多钱?他们都不知道海洋上的东西有那么贵,他以为造一条货轮才多少钱,造一条科考船是什么代价,那个装备加起来有时候不比船便宜。如果未来OI是在北京的话,不光对政府机构,包括对我们的工作,包括大量的媒体人,对整个社会普及海洋的知识和科技信息和海洋战略意义,这是全社会的关注点。

  问题五:

  记者:我来问三个问题,因为来之前我为不同企业都做了了解,我先问没有采访过的老总,再问老朋友方总。我先问魏总,刚才您说一群年轻人在做年轻的公司,我很关心作为国内首家提供水下机器人的整体方案的一个私营企业,当初是怎么创立的这家公司?在创建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难度?对于您本人希望未来这些企业达到什么样的水准?

  魏总:我可以讲一个故事,现在我们做这样一个公司必须基于技术团队,没有技术就谈不上这样的公司,我们的王博士也在他从事这个行业的研发十年了,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从海外归国的博士。我们也算是有一种执着的精神,我们在美国也看过很多这样的那样的美国的仪器设备,美国人也把一些重要的东西陈列到它的国家自然博物馆,这个时候会把有贡献的人和单位都挂上去。我们从这些方面获得一些点点滴滴的信息的积累,然后慢慢地完成一些禁运装备的国产化,就像水下滑翔机这样的一些装备,我们一直在努力,不能说我们做到什么程度,但是我们敢于做这个事情,也有信心做这个事情,也一直在稳步地推进。可能在未来两三年时间内就会有一些明显的变化。至于我们的目标,刚才接着油气开发的事情,现在海上提升一升原油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跟装备没有国产化其实有很大的关系,上一个东西也非常非常贵,咱们没有办法,咱们没有,咱们只能买,但是必须把油弄出来。但是如果自己有是不是更好一些?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地艰难,可能就是几十年的事情,甚至80后这一代都看不到,但是得有人去做。我们想着这样一个事情,人生嘛,咱们再长寿也就那么多年,干一件想干的事,一直干下去,这是我们基本的理念和目标。我们公司今年刚刚成立,也想借着国家对这个产业重视的程度提高,能存活下去,能发展起来,能完成我们自己设定的目标和梦想,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

  记者:您本人是学什么专业的?

  魏总:我是学导向指导的。

  记者:作为一个80后的企业家,还有民营企业家,您是如何看待中国未来海洋发展方向的?

  魏总:两位老总都说得非常对,比我们了解的信息要多很多,我们认为从我们自己的观点上看,有些事情需要去闯,你的技术要进步,你要赶,我们起步晚,晚的话就是一个字,赶,在往前赶的过程中,难题太多了,就像方总说的,这个可能做不到,也可能赔死,真的,这完全有可能。但是得做,一步一步地往前做,有一些事情咱们还是能做的,像咱们国家所谓的引进吸收再创新这些东西我们也剖析过国外的很多东西,咱们能弄到的,剖析了以后,确实咱们在加工能力一些基础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有一些东西还真是咱们国内提供出去的,我们也想把国内这些有制造能力,哪怕能为国外设备提供部件,当然也能为咱们国内的公司提供能力,在管理和技术研发的角度,由于我们的资金缺少,实力也比较小,可能会有更大的困难,这也不代表不往前走,我们就认定了做这件事,不停地把左脚放在右脚前,我们相信能走出一个我们自己的路,也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为咱们国家做一点点贡献,有没有我不敢说,但是希望有。

  记者:魏总您好,我在网站上了解到我们也是刚刚成立了一家公司,应该说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如您刚才所说的,非常有闯劲干劲也是非常有活力的队伍,我们在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资金、技术等等方面,我们用一些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我们有没有好的模式?

  魏总:我们在这方面缺少很多的经验,只是有勇气和信心,但是有勇气和信心并不能把事做好。现在好在咱们国家的政策好,十八大以后提出的海洋战略,让国内的很多资本在看好这个行业,我们能获得一部分风险投资,能有一部分融资进来才能做这件事。可能有两方面原因,最重要的还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再加上我们自己的这种实干的精神,可能也起到一点点作用,可能有的老板或者有的投资人就觉得这帮人做事可以,那就让他们做一些看看,也可能是这种态度,但是我们有这个机会会不遗余力地往前走,继续把我们这个事情往前推进。

  记者:您这边跟各个大学和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机构有合作,还有国外的合作。

  魏总:那也是偶然的接触,因为他们在天津注册了一家公司,正好我们跟何树山市长汇报的时候统一在一起,谈到了一个问题,并不代表有什么合作的意向。

  记者:未来您这边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计划吗?在自主研发这一块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合作或者通过一些什么样的方式来提升我们的储油量?

  魏总:技术永远不是一家做的,我希望做我们擅长的平台技术,像唐总做仪器设备的,我们将来有非常大的合作,还有我们也希望方总对我们给予支持。

  方总:刚才这个记者是国际商报的,唐总比较年轻,我们提升您,我跟您交流一个经验,做任何事情,光靠热情不行,一定要想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商业模式意味着我还做出东西,我已经把东西卖了,卖东西是远远难于做东西的,难度大一百倍以上,做东西在我看来根本不难,只要有钱有精力有投入,最难是做商业模式,中国市场上哪缺投资啊,中国这么缺少投资平台的大量的游资在市场上遍地都是资金,你说你拿一个商业计划出来,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大家能看到五行性,不缺钱。就像我们做电影一样,还没有开拍,把版权都卖掉了,这是一样的。我们做东西的经验,你要利用市场的杠杆翘动它,今天我们做一件东西,我去跟用户谈,这个东西你们要不要?我把所有的它的应用击在三维可视的清清楚楚,这是你要的吧?我已经摸到你要买,我再借钱投资,做完直接就卖掉了,得这么干。真的,准确的,你不要花钱去测再去测试市场,今天的手段太丰富了,用三维可视的,用你的沟通能力去介绍你未来想做的东西和别人需求的东西,当这个需求对别人好的时候,你的投资风险周期就缩短了。我干过,我告诉你,全世界第一套的东西的样机第一太原形样机在哪儿?在我们渤海,全世界的第一台这种线性调频脉冲的高分辨率的旁测声纳的第一个样机是我们碰出来的头脑风暴出来的,我先把概念卖了,我拿到了订单,我知道不会赔我们就干了,第一批样机四台,两台在中国。这个模式是最能干的,一定要跟市场有对接,利用市场的需求兴趣,准确地了解需求以后,把我们的知识结构告诉用户,在互动的过程中碰出来一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把它概念化,甚至把设计都做完了,但是不花钱,市场看准了再花钱,不然以后持续发展怎么办。这个是国际的好的经验,尤其是金融和财务管理上面,市场的开发营销上面,这是我们中国过去在这20年成长很快的,但是过去我们是零,在1980年代以前我们根本不懂市场营销,也不懂得融资,也不懂得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现在其它的行业走得很快,就是海洋科技这个领域相对落在了我们国家的比如说IT通信,我们还有家电,包括我们的基加工、机床、液压,包括我们的汽车、工程机械,海洋科技总规模和承受度是落在后面的,研究所里面的前沿是很先进的。所以未来我们大家共勉,在海洋科技这个市场我们有很多需要去学习,我们国内其它做得非常成功的产业经验,过去我们的科研性质太重了,前沿的科研性质太重了,忽略了产业化。

  记者:魏总跟我们分析一下这些滑翔机是做什么的?

  王博士:那个滑翔器主要是探测不同海洋剖面的温度、盐度、深度,这是几个关键的参数,这个比较专业一点,海洋物理学家关注的。

  方总:海洋这么深,你得知道整个从上面到下面这个剖面,从上到下海水能分多少层,分别是什么温度、什么含盐度,温度、含盐度跟深度的关系,你知道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所有的潜艇在通讯的时候,因为无线电在水里不能传播,声波在水里传播,声波在水里传播的速度是跟密度有关系的,海水的温度跟含盐度直接跟密度有关,改变密度的,所以你不去了解声场的分布,你的通讯会丢,修正不了,测距不准,这是军事用处,科技上的用处是一样的,水下做任何采油,海底任何一点要精确定位,你得靠水面测距,如果这个水你不能分成多少层,你不知道它的密度变化,你整个计算误差就很大,关心渔业的,关心环保的,你会关心在整个这个水几千你深度上面,哪一层的叶绿素、PH值、浊度、溶解氧,我们关心海洋科学和环保和渔业的这些他们也关心。所以他们做这个滑翔器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个海洋里面都需要的,我帮你说了,滑翔器利用了,我不知道天津做一款是什么形式,他们其实是利用了排量的变化,你有一个物质,就像一个瓶子,它的体积不一样,它的浮力不一样,这个滑翔器除了水动力带翅膀,带调节翼以外,它利用的是里面排量的变化,它有一个油囊,过去美国人做的,我利用里面原有的电池,推动改变油囊的体积,体积排量的改变什么时候让它下沉,什么时候让它上升,当你的排量小形成负浮力,有重力的时候它就往下栽,你调这个翅膀就形成轨迹,到了底下以后你深度到了这个位置上,你自动的,你说我把这个排量放大,我把油囊放大了,释放了,排量变大了有浮力了就往上跑了,始终又栽下去又上来,又下去又上来,然后你就会形成对海洋纵深上不同深度测各种深度,各种关心。

  王博士:这种运动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低能耗大航程,在测量数据上的大尺度数据就比较好用。而且海军还有一些特殊的运输的一些功能也可以用它来完成,毕竟它是没有推进器的,它被发现的机率很低。

  方总:这是一个滑翔机,现在还有一个滑翔机是波浪滑翔机,波浪滑翔机也很聪明,对我们媒体来讲全是玩具,地球永远在自转,有重力它就永远有波浪,这个技术是2005年(53:15)发明的,他用了什么呢?水面有一个水面船,底下7.5米长有一个拖缆,底下有一个翼板,波浪往上走的时候,阻力很小,角度变大,冲上去,往下一自由落体落的时候,靠着重力随着波往下落的时候,他一版变一个角度就往前溜,这是涌动级。完全不需要任何能源,永远在跑只要有浪,有风他就跑,永远自动跑,他有2块太阳能电子版做的非常成功,当然电子版干吗的?是给一级提供电子,那个真正的混轮机,这是最好的工具。相当一个自主投标,我通过卫星,任何知道在在哪里?任何可以通过你去那里?再去哪里?再去哪里?只有很好一个非常低功耗一个舵机,这个舵机靠太能能充电以后,给他一点动力和做数据采集和卫星通讯,本身动力就曝光了。只要有浪它就跑,自动就跑了。也太好了,

  :这个有关的方面我们也参与了,

  :你说那个?

  :海洋中心在做?前一些刚刚下做了海星,已经做了海市,还是他跟踪性的,他不是完全原创新的提出

  :在美国,美国人提一个。不是海洋做完毕海洋池发明的,做的非常巧妙,而且特别好。海洋做什么都是大平台,就是做弯矩。

  :我想问一下,国家这个海洋市场规模到底多大?大概是一个数据

  :我真的不知道,当然我相信就看怎么分?你是指海洋技术?海洋状况?

  :我知道怎么分

  :这个分很难分,我们都叫海洋行业,有叫巡逻,像海警、海市,那也是海洋口,还有海监执法的,那些更多是船只和一些怎么摇车摇感设备,还有交管雷达,还有这个航标,这都是属于跟海洋有关系。国家海洋局更多做海洋调查,跟海洋这个科学性科学数据,资源性有关系的数据收集,还更更大头的海洋石油海洋石油有大头,就是很多

  :没有一个标准核定?来分这个海洋产业?

  :最近国家刚刚开始要形成新的海洋经济的统计的标准,因为以前就是传统统计方法现在要改变,现在总的规模大概是海洋装备1500个亿,当然这里面当然分成多少细分一下

  :石油,

  :还在油气的这个还到1500个亿,我们做官车大概10、20亿这种。但是就是说这个咱们去年刚才我说一个数字,咱们去年咱们全国海洋的生产总值是5万亿,这个还是和海洋相关的数据。我们海洋观测这块,国外来讲,最重要是海洋观测这块,海洋观测这块尽管小,但是意义很大保障5万亿,海上活动的天气预报,海洋预报,海洋环境就是做环境保障关联性一些东西。

  :这个标准什么时候出来?

  :不好说,今年还在世行新的海洋经济统计,

  :渔业算吗?

  :算海洋第一产业,

  :1500亿是来自?

  :讲的工程装备这块。

  :现在是在哪些?

  :我还不太清楚,

  :正是的时间实行当中?

  :我们国家已有的海洋统计局分成2块。像一些海上的包括质监这些,渔业也是海运都在统计。现在新型包括旅游,包括还有观测这些东西,包括高技术海上技术服务,原来这个统计尽管比较果断,现在逐步规范,这一次咱们国家重点以后开始,现在才占9.6%,去年全国总GDP6%,这已经够大了。原来占的更小,最早4%,不值得弄一套新的标准,所以现在我们也面临这个问题,现在参与制订国家战略很多,国家125海洋,事业规划等等都参与战略地位统计数据上,都拿不出来,因为一说统计数据,可能很多领导人都比较头疼。不好说,

  :我问一个问题,我国海洋跟国外有20、30年的差距?

  :基础方面

  :刚才也谈到我们应该完善一些商业模式这块,其他方面我觉得您谈一下如果我们大量海洋技术国际前沿我们商业模块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

  :这个问题隐含着非常尖锐的国家政策,

  :体制问题,

  :不太好说,

  :我们能做的。

  唐总:第一就是说,我们一直秉着黄土那种来做这个海洋的事情,这是肯定是不行的。这举一个例子,咱们在岸边做一件事情,花1万块钱。给你国家2倍钱做实践,那肯定要加30倍的钱,就是太可能国内的事情去做,另外就是咱们这个在人文文化里面,中国人不太讲究这个精益求精这些的,咱们学而又学没有。一定程度上,知识分子精英社会基层,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包括放总这个不讲具体的数字了,海洋国土都不知道,咱们在这个文化背景里面,缺乏一种精益求精,所以这个我们就是在海洋文化上很好地培养这一种整个国民。当然现在包括一些科普,另外就是还有就是我们在一些相关我们要向企业倾向,在研发方面。原来咱们国家海洋确实靠国家推动,所有国家海洋强国以日本为例,也是先是国家非常强势统一以后,扶植几个非常大了以后,最后又卖了私人。在我们我国现在想干什么事情,国家就归到国营企业去了,私人也是国家的,对吗?海洋观测里面最大的班子,我们观测是最大买卖,刚才说到一点,包括私人的企业,私人这些部分也是国家的一部分。在我们国家政策当中,往往是很大程度上忽略对这些层面的理解,国家海洋局中心像大学什么的。一定的偏颇,另外就是成果转化这个方面做的不够,咱们国家由于条块分割,比如我牵过来了,支持你研发,研发完了用不用不是我的事,比如科技部支持我们做这个工作非常好,光我们中心拿到支持的仪器项目是100多项话语权,真正转换成成果就是10几个,20几个项目。从技术潜力变成现实生产力就是支持国家,只有业务化产品才能形成生产力。像我比较小,包括我本身是就有一些,我要干企业,就不能在企业不能在企业拿一分钱。我希望把我海洋技术贡献到企业里面去,没有办法,因为我是事业单位。这里面还有一些,这个也解决这个,可是,咱们国家海洋投入绝大部分落在事业单位,国家,国有这些机构。而像咱们这个民营企业应该包括放总做的研发,民营这种机构应该包括企业,应该大量倾斜。

  方总:其实你说,刚才说了很多方面的。中国人就是永远是想,刚才我们其实那个说法可能会有,全国产化这个,我们应该国际化,不要国产化,美国人可以打工,为什么要国产化?我们都有这个,要我造吗?他做的好好的,我拿来用就好,我觉得学会当老板,学会当老板以后,才懂得整合资源,我觉得成功的经验在别的行业里面非常成功,比如汽车行业,我觉得非常成功,中国的汽车行业我们私家车开始普及就是10几年什么规模?全国最大消费国,在我自己的品牌还没有起来的时候,我借着别人的品牌,汽车都是国产化,提供就业机会,大量劳动附加值也在增加了,我先把别人的品牌拿进来,然后我最后再给你开发。像比亚迪,虽然没有到地层,但是在至少起来了,像QQ也好,最后也慢慢大起来了先借势,日本咱们说我们什么东西都是自己干自己干,就永远在后面去了你就没有希望了,学会整合这个资源,中国在其他行业,你看我们IT,华为,全球突击,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抓别人,借别人的壳,借别人市场渠道,替人家。这个温州老板,一开始全是做最底层的活,接别人的定单,慢慢开始做自己的品牌了,一旦你把这个祸源给控制住了,你在慢慢开始推自己的这个品牌,所以我觉得商业运作,在我的其他行业过程20几年非常非常成功,所以海洋落后了。

  唐总:我再举一个例子,还有一点不太一致。英国香港设立那么多大学,但是所有的大学里面没有一个海洋工程专业的,为什么?不是说英国人不重视,而是不让你学。这是非常明显的事实。通常这个产品这个不一样地方,我一直在反思这个,英国人那么厉害,他靠海洋起家的,他是怎么建立殖民地在香港那个地方弄那么好大学,全世界最好的前10个商学院在香港理工大学,里面也有海洋。搞生物,工程,亚洲这么大海洋工程市场,它就是海洋国家技术进步。这一点一定不能够完全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还是需要有一些相对的我们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我们产业链要完整,刚才说的油气,为什么我们继承创新有了?我们981下去了,但是关键就是这边,就是海洋这个东西,由于尽管这个水里面多了一点点盐对我们技术进步,有非常大的障碍在这里面。我们还是要踏实下去,要从基础开始做起还是有必要的,当然我们觉得可以分成2块,一种是通常一些常规化一些设备,完全应该走放总说的这个,但是有一些专用用途,像滑翔机尤其是国外对中国机运的,滑翔机有一些货不卖给咱们。

  方总:是公司不愿意卖。就是你们技术所干的。原来就是我带领的,给我取消?我卖一个服装给你们,你们仿造让他们给看见了。怕你们山脉,准确告诉你波浪滑翔机,美国国务院2年前已经说清楚了,完全是绿灯,随便卖。为什么他不愿意卖就是怕你山寨,核心在哪里?我要让媒体知道,所有对海洋如果有一点点,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军事所有跟海洋禁运东西都是这些,哪几个是敏感点?美国人对中国的精运所有水下机器,为什么1000米以下?美国人怕你捞他的东西,他的导航信标证在深海,怕你给他捞起。还有导航精度,因为潜艇在水下,因为潜艇是一个价廉物美的东西,危险大,投入小。

  主持人: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经济信息报:我来问,最后一个问题吗?

  主持人:恩

  问题五:

  经济信息报:这次展开是展台最大一个,给我们介绍一下,有什么新产品在展会会展现出来?另外跟这个展会没有关系,但是我特别关心的去年看您二次曝光,范冰冰也因为次获得大奖,那么在今年您的这个影视公司有什么新作问世?简要介绍一下

  方总:第一个跟海洋有关的,跟海洋有关系的展台为什么做最大,除了说我们有很多东西是要给国内客户看的,全是一流很多欧美的产品要展开,展台有将近一半给国产产品,是我们自己。除了他们说我是卖国外东西外,我自己做了很多东西,因为过去我从差不多5年,已经市场看不到我。我不在市场上,我做第三个职业生涯。我在赚命,做第三个职业生涯,20年一个职业生涯,我一直做应用研究和系统开发,那在海洋这个当然海洋科学,我们也在做无人艇我已经做到好几个系列,他们做我们也在干。海洋科考虑所有夹板机械,包括去年前年连续三年做了6000潜标,我们来干这个。因为我们在这展台上有无人机,无人直升会有无人艇,因为个大。所以要放东西,因为你比如说无人艇,已经给国家很多厂家,因为我打您的牌子,你要什么,我我就是占欧币。我的无人艇是最亮点,把所有比掉了,我是最漂亮的。而且其实就是一个水面机器人,不是简单无人艇都是无人化了,所有自主导航,远程遥控,和卫通已经具备。那个我们走向国际的方式怎么走国际?我就要量,跟每一个厂家说,我帮你做,拿你的名,打你的名你愿意做你愿意卖我不管,我只需要定单,我满足自己的工厂,我是船厂,我们自己做。我就需要定单,所以这个方式也是通过OI,我们向全世界卖东西,帮人家定做,来发展自己。刚问到电影,我再作跟海洋有关系的电影,跟海洋科有关电影,这个故事会发生在南极,我们这个策划团队里面有海洋学家有地质学家,有冰川学家,有海洋生物学家,还有一群策划和编剧包括我在内,这个会广电总局重点关注项目。今年突破就是人物关系突破,我们会做未来南极,全世界没有真正的电影,我们是以南极为背景。这个是我们会用大量我们科学技术,因为我做未来这个,南极的零下储量量是50亿吨,全球消耗量每年1亿吨,我们当时在设想,未来我们中国不养牛,不养猪了。就跟退耕还林一样,让这个植被重新恢复,我们把这个资源给开发了。所以我们现在暂时想就是拍一个40年以后的电影,那我们现在涉及的微型潜艇,科考潜艇。大型激光转机,飞行器,都在我们这边。有大量的海洋科考技术装备,全是未来的设想。因为在有生年头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把自己想做的做出来。  准备今年年底要去南极选景,他们也给几个参位。明年是中国南极科考30周年,也是小平题词30年,我们那个时候开机。今年还要拍一个电影也跟海有关系,因为我喜欢海,今年下半年快到年底的时候可能会到深圳拍。里面有在海上镜头,水下镜头。所以跟海沾边的,但是那个电影会是有可能在深圳拍,那个冬天可以拍。有海,我想下海。有游艇,有船。有造船厂

  经济信息报:我们期待您的票房大

  方总:我们期待更多们关心海洋,

  主持人:那行,感谢,到场这些嘉宾,还有媒体朋友。今天的交流很有意思的。后续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我们联系,需要什么信息,详细内容没问到可以跟我们联系。我们给到预展这边,咱们保持一个实际的交流,

  方总:你们关注海洋,今年这个展会在上海,我觉得你们应该参加。然后你了解很多他们做的仪器也好,装备也好,特别好玩。他有意思,会有写头,比如写到这个大洋怎么会换流气侯怎么变化的?为什么会变化?怎么去测量?解决什么问题?你都去了解了以后,这个信息才可以普及的,可以写出很多故事,可以好玩儿。比如陆地上关心能源的,西部油田肯定没有天然气可燃冰,肯定没有海底好玩,因为涉及空间和难度,会很好玩儿。会写出很多故事

  :好的谢谢

  :谢谢

  :谢谢主办方。

  :谢谢您的精彩发言。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