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分析 » 国内市场 » 正文

史立山:探索推广风电清洁供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5  浏览次数:244

  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鼓励北方地区采用风电进行清洁供热。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国家能源局鼓励新建建筑优先使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支持其利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替代已有的燃煤锅炉供热。此外,能源局今年还将加大吉林省白城地区的风电供热示范规模,力争建成风电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

  风电供暖一方面可以解决燃煤供暖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缓解北方地区风电的弃风问题。近年来,我国北方风能资源富集地区风电场弃风限电问题引起较多关注,史立山表示,北方地区的风能资源冬季夜间最大,而这正是用电负荷的低谷时段和取暖供热的高峰时段,为了满足建筑取暖供热需要,热电联产机组需优先运行,几乎把电力负荷的空间全部占去了,风电机组被迫弃风停运,而风电供暖将有助于缓解这个问题,通过因地制宜的展开风电供暖试点,希望用2-3年的时间使风电弃风限电问题得到明显好转。

  风火机组运行矛盾

  记者:最近能源局提出要推广风电供暖试点示范,那么风电供暖尝试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史立山:风电供暖是一种清洁供暖技术,推广应用风电供暖对减少我国煤炭消耗、缓解大气污染以及解决我国三北地区风电弃风限电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北方地区持续出现的雾霾问题,给我国传统能源利用方式亮起了红灯。雾霾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微小颗粒集聚和空气流动性差引起的,其中空气流动性差是外因,而微小颗粒集聚过多是内因。微小颗粒与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排放和施工扬尘等密切相关。近年来,煤炭消费每年以2亿多吨的量持续增加,由此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影响很大。特别是2012年底华北地区处于极端低温天气,导致采暖供热的燃煤量增加,相应地污染排放量也增加,加之空气湿度较大,污染粒子吸水后变大,形成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身心造成了极大危害。

  要有效减少空气中微小颗粒含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除提高燃油标准、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减少煤炭消费,特别是要减少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的煤炭消费。采取风电供暖电技术是减少煤炭消费的重要措施。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建筑取暖能源消费量大,目前主要以燃煤取暖为主。初步统计,目前北方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约90亿平方米,其中70%采用集中供热方式采暖,其余为分散采暖或无采暖设施。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一半由热电联产方式提供(主要为燃煤热电联产,极少为燃气热电联产),另一半由燃煤、燃气锅炉提供,每年建筑取暖的煤炭消费量约1.6亿吨标煤。此外,广大农村地区冬季采暖的能源消费量也很大,很多地方也以燃煤为主,而且效率更低,污染物排放更多。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地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5亿千瓦,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并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约占全国的90%。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风电装机连续多年翻番增长,到2012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已达到6300万千瓦,成为全球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风电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调整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受电网运行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供暖期间,风电机组运行与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矛盾突出,致使北方地区的风电机组被迫大量弃风,2012年的风电弃风电量达200千瓦时。

  从近年来风电建设和运行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的风能资源具有“冬季大夏季小、夜间大白天小”的特点,也就是说,北方地区的风能资源相对集中在冬季的夜间时段,而这时也正是用电负荷的低谷时段和取暖供热的高峰时段。为了满足建筑取暖供热需要,热电联产机组需优先运行,几乎把电力负荷的空间全部占去了,风电机组被迫弃风停运。如在吉林省,2012年的电网直调装机容量为1932万千瓦,其中供热机组为1278万千瓦,最大用电负荷为875万千瓦,最小用电负荷仅为397万千瓦,在用电低谷时段根本没有风电的运行空间,致使吉林省风电的运行小时数只有1420小时,1/3的电量被白白弃掉了。

  扩大清洁供暖规模

  记者:吉林的试点运行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效果?面临哪些问题?

  史立山:为了探索多渠道利用风电途径,缓解风电弃风限电问题,大唐新能源公司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建设了一座供热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蓄热式电锅炉示范站,安装了9台2000千瓦的电锅炉,利用用电低谷时段的风电弃风电量进行加热和储热,在用电高峰时段,电锅炉停运,由储热系统进行供热。

  经过2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利用蓄热式电锅炉进行供热取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是很成熟的技术。与燃煤锅炉供热相比,电锅炉供热不需要运输和燃烧煤炭,运行管理方便,清洁环保,主要制约因素是经济性问题,与直接燃烧煤炭相比,供热成本要高。按目前吉林供热价格测算,电锅炉的用电价格每千瓦时0.1元左右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目前的能源政策条件下,采用电锅炉进行供热需要政策支持。为此,示范项目采取由风电场与供热站捆绑的方式进行建设和运行,对承担供热示范任务的风电场保障可发电量全部上网,不得弃风限电,由风电场发电收入来支持供热站的运行,也就是说,通过保障风电场的运行来弥补供热站的运行成本。

  记者:能源局会对风电供暖提供哪些政策支持?

  史立山:今年将加大吉林省白城地区的风电供热示范规模,力争建成风电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促进风电供热技术应用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措施。

  为了推动风电供热技术的应用,国家能源局已下发了《关于做好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省(区、市)及企业充分认识做好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总结各地区冬季供暖状况,结合风能资源特点和风电发展需要,研究利用冬季夜间风电进行清洁供热的可行性,制定促进风电清洁供暖应用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开展风电清洁供暖的试点和示范工作。鼓励新建建筑优先使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支持利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替代已有的燃煤锅炉供热,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风电弃风限电问题明显好转。

  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记者:三北地区的弃风限电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弃风的问题?

  史立山: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快速增长,到2012年底,全国风电并网容量已达到630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一。但与此同时,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扩大,风电并网运行和消纳问题日益突出,北方地区普遍出现了弃风限电问题,主要原因是由风电的波动性和风电的配置范围小产生的。风电的波动性需要常规电力的调节和补偿,电力系统越大补偿风电波动的能力就越大。因此,解决风电的弃风限电问题,既要积极开拓可间歇性用电的电力负荷,如供热用电负荷,对风电的波动性进行调节,也要加强电网建设,扩大风能资源的配置范围,提高电力系统消纳风电的能力。从全国来看,我国风电发电量仅占全部用电量的2%,而目前丹麦为30%,西班牙为16%,德国为6%。我国风能资源很丰富,具有发展风电的良好条件,做好风电消纳利用工作意义重大。

  从目前来看,推广蓄热式电锅炉供热技术是消纳低谷风电的重要措施。热能是能源终端消费的重要形式,也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不能缺少的,目前主要依靠燃煤锅炉提供。如果继续加大北方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的开发力度,首先停止建设新的供热燃煤锅炉,优先选用蓄热式电锅炉,并根据风电的建设进程,逐步将北方地区的燃煤小锅炉改为蓄热式电锅炉,将是一个巨大的电力市场。推广应用蓄热式电供热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热需要,而且可以解决风电弃风限电问题,减少煤炭消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并可有效改善北方地区的大气质量,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经初步分析,每20万平方米的建筑供热取暖面积,需要配置电蓄热锅炉的功率为2万千瓦,约需消耗2300万千瓦时的电量,主要在用电负荷的低谷时段运行,并可较灵活地参与电力系统的调节运行,是当前最现实和经济可行的调峰负荷。据统计,目前吉林全省供热面积为4.16亿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88亿平方米、大型区域锅炉供热面积1.7亿平方米,小型锅炉供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根据上述分析,如果将现有的小锅炉供热改为电蓄热锅炉供热,在冬季供暖期将可增加50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消费电量6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200万吨标煤的煤炭消费。如果在北方地区的城镇实施“以电代煤”供热工程,逐步把燃煤小锅炉供热改造为风电电蓄热锅炉供热,初步估算,每增加100万平方米的电锅炉供热面积,就可以增加有效电力负荷10万千瓦,节约燃煤4万吨标煤,既可大幅减少煤炭消费,减排二氧化硫及微小颗粒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可以有效消纳风电电量,促进风电更大规模发展。

  记者: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风电进入了精细化阶段,形成了从三北地区、低风速地区到海上风电的全方位开发格局,您认为我国风电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如何突破?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是什么?

  史立山:目前,全球已进入重要的能源转型时期,主要目标是经过几十年努力,把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如德国提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60%,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到全部电力消费的80%;丹麦更是提出,到2050年要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是解决人类能源可持续供应问题的根本途径。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已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形成了较完善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使我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然很低,尚不足10%,调整能源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其中煤炭占近70%,我国煤炭消费占到了全球煤炭消费的近50%,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大气雾霾问题与能源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加快开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措施,也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目前,影响风电发展的因素主要有3个: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全社会对风电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仍以传统的思维考虑未来能源发展,没有把新能源作为未来能源的主体来看待;二是新能源的经济性问题。目前,新能源的建设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新能源的利用需要政策支持,离开政策支持,任何国家的新能源都难以发展;三是新能源的波动和间隔性问题。这是新能源的固有特性,目前的能源管理体系不能适应新能源的这种特性,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破解当前新能源发展的难题,促进风电等新能源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新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开发适应风电等新能源特性的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同时要创新能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适应风电等新能源特点的能源政策体系和法律制度。当然,实现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需要从现在开始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