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风机供应商危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29  浏览次数:177

  欠款、高库存、质保期将近……诸多难题同时爆发,风机零部件供应商遭遇风电有史以来的最大考验。

  同样是在新国展,同样是初冬季节,2012年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显然比往年冷清了很多。且不说参观人数骤减,就连各参展商借此发布的新产品都少了很多,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国外配件商推出新产品,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们几乎集体沉默。

  “行情太差了,我们公司的未收欠款就高达4个多亿。”某塔筒制造商的销售负责人抱怨道。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一向是风机电机的主要供应商,其项目经理周锦也直言,今年的订单比往年低了将近一半。

  大企业况且如此,小企业又如何抵御这场风机危机?“这样拖下来会导致什么?整个产业链的财务危机!众多的中小企业会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上述销售负责人表示。

  高额欠款已成风电行业的惯例,正如龙源电力集团可再生能源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吴金城所说,国家欠开发商的,开发商欠整机商的,整机商欠零部件供应商的,最终受挤压的还是零部件供应商。

  除了高额的欠款,更令供应商们头疼的是,整机商不按合同提货,导致不得不积压一批批产品,而这些产品由于型号不通用又无法再转卖给其他整机商。

  难题总是接踵而来。自从2008年我国风机大发展开始,很多零部件的五年保质期即将结束,在这个敏感的当口,更换零部件成为风场业主们集体的选择,而这种更换对零部件供应商们来说甚至是致命的。

  “国外很多风机供应商因此而破产,因为他们所做的预算里是没有加入大批更换这项的。”有着丰富海外经验的Romax公司风场资产管理研发部经理马小芹直言道。

  种种迹象表明,风机零部件供应商,这个庞大的群体正遭遇着有史以来最为寒冷的冬季,一场“被洗牌”在所难免。

  当欠款成为一种习惯

  当前,一则华锐风电(601558,股吧)裁员风波的事件被抛出,紧随其后的是数不清的质疑和追问,很快欠款问题被拎了出来,华锐2012年一季报显示,其营收账款已达到121亿元,而应付账款同样高达约101亿元。

  “现在包括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在内,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有欠款。其实很多大企业并不是没钱,就是因为这个行业欠款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上述塔筒制造商销售负责人抱怨道,“整机商的结算方式越来越超出我们的底线,有的付个预付款就拉走一堆设备,剩下的款项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支付了,我们现在的利润水平甚至不如直接把钱存在银行里来得快。”

  这种恶性的模式,还催生了另一个问题——高库存。“我们在河北省有个项目,两年了一直不提货,没有办法,只能等。也有人问过我为什么不拿着合同起诉他们,如经法律途径,以后国内市场将更难做。”上述销售负责人说。

  其实,他口中的更难做,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在国内的投标项目有一条规定,如有诉讼记录就相当于一个污点,不管是被告还是原告,对以后去投标就会受影响,“为什么华锐不去正面和超导打官司,原因就在于此,以后在国内和海外的投标资格都不具备了”。

  在这种濒临崩溃的链条下,很多企业已经不得已转卖了资产。比如,三一集团位于张家口的叶片厂就地解散,180名员工只剩了4名收拾残局;苏司兰天津公司转卖给了中国电力新能源公司;歌美飒的叶片厂关闭了,维斯塔斯的叶片厂也转卖了……

  采访中,湘电风能坦言,其双馈风机用的电机也减产近一半,现在连“3331”(即首付款30%,进度款30%,发货30%,10%留两年后再结算)的付款模式也难成行。

  其实,这种欠款窘境是可以预料到的。去年,整机商就出现了财务危机。吴金城说:“很早之前,华锐的一位副总曾说,去年华锐的资金流是负50多亿元。”

  那么,为什么在这种很明显的信号下,供应商们不去提前预防?

  艾默生大中华区风能产品线副总裁崔益彬一语中的:“很多企业告诉我,他们现在很赚钱,并声称其收入有几个亿,当我问到成本时,他们说唯一的成本是付给银行贷款的利息,剩下的都是利润。难道借银行的贷款不用还本金吗?”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